很多人都吃過西洋參或以西洋參為禮品饋贈賓客親友,但被問及人參的生長環境大多數人會回答:長白山那邊的或者說是園子里面種植的,這樣的回答很片面,說明我們的人參知識普及的范圍還是比較窄的。
西洋參的生活史——西洋參從種子處理、種植、田間管理到收獲需要四年的時間。
西洋參為古老的植物,原生于森林之中,形成了喜光怕光、喜濕怕濕的生長發育特征,這注定了西洋參的馴化栽培歷程之艱難以及栽培技術之特殊性、綜合性及嚴格性。栽培華參元鮮活參成功的條件是:
生長源頭:華參元鮮活參產自長白山脈張廣才嶺原生態、無污染的種植基地。
一年生西洋參田間生長圖
二年生西洋參田間生長圖
三年生西洋參田間生長圖—結果期
四年生西洋參田間生長圖
青果期,紅果期
種植技術:華參元鮮活參擁有獨有的種植技術,種植過程嚴格遵循綠色環保種植體系,從源頭上保證了華參元鮮活參的純正、優良品質。
種植體系主要有:土壤的選擇:鮮活參參根為肉質根,需要透水透氣性良好的土壤環境,同時為了持續地供給植株生長所需的水肥,土壤還必須具有保水保肥性,因此砂壤土最適宜于鮮活參的生長。而粘重的土壤透水性差,容易爛根和增加病害發生率。
光照的調節:鮮活參需要散射光來維持光合作用,直射光會灼 傷葉片甚至導致莖葉死亡。因此種植鮮活參必須要搭蔭棚,維持棚內透光度在20%以下,才能使鮮活參正常生長。
水分的控制:包括土壤水分和空氣濕度,土壤水分過大,會造成根際漬水,導致爛根和根病發生率升高。空氣濕度過小,尤其是春天的空氣濕度過小,不僅影響葉片的正常生長,導致葉片窄小,而且開花結籽率低,鮮活參參根的產量降低。而空氣濕度過大,給病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溫床,病菌數量增加,鮮活參受侵害的幾率大大增加。
施肥和農藥:同任何農作物一樣,鮮活參的集約化栽培也需要施用肥料來增強植株的生長勢,使用農藥來控制病蟲害。但是農藥和肥料的品種不同,會導致鮮活參質量的顯著差異。使用經過腐熟的有機肥料,即可持續供給鮮活參正常生長所需的綜合養分,又可改善土壤質地,為鮮活參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條件,減少病害的發生,從而減少農藥的使用量,鮮活參根質量得以提高。而大量施用化肥,會使鮮活參植株的抗病力下降,為病原菌和生長創造條件,從而增加農藥的施用量,提高鮮活參參根的農藥殘留量,降低鮮活參參根的質量。在農藥品種的選擇上,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,使用綠色食品上注冊的農藥品種,可使鮮活參根中農藥的殘留量降到最低甚至于零,而使用高殘留的農藥,則使參根中的農藥殘留量超過了極限,成為不適于食用的高殘參。
種植鮮活參是相當辛苦且細致的工作,為了獲得優質的鮮活參,必須遵循一整套規范化的種植程序,由于要求嚴格,一般參農很難做到生長全過程達標,因此,必須建立自有的鮮活參種植基地,首先選擇種植地須遠離村莊、道路以遠離空氣污染,土壤、灌溉用水等均需符合無公害標準,土壤需為土質肥沃且易排水的砂壤土,土地要經過一年的休閑,休閑期間要施入有機肥料并經過十次以上的翻耕以達到殺蟲滅菌、熟化有機肥、改良土壤的目的。而后要做參床以備播種,搭蔭棚以提供鮮活參生長所需的散射光條件等等。每年秋未至翌年春天來臨之間,是鮮活參的冬眠期,到了春天,鮮活參就再發新芽長葉、開花結果,經過四個寒暑方可收獲。